科研研究是成果转化的基础。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坚持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的的号召,围绕

  • 医疗器械:顾力栩、郑国焱、谢叻、郝永强、顾冬云、李慧武等
  • 医学影像:李瑶、叶坚、魏红江、钱晓华、蔡宗远、冯源等
  • 生物力学:郑诚功、蔡宗远、姚怡飞等
  • 生物医学:林关宁、赵杰、汤耀辉等
  • 3D打印:郝永强、王金武等

五大方向展开科学研究,成果喜人。 中心在2020年度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其他各类科研课题63项,总经费3117万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授权专利34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5项专利和2项科技成果获得成果转让,转让金额共计1118.5万元。论文发表263篇(其中sci文章256篇,核心期刊7篇),主编或参与编写专著4本,校级及以上荣誉5项。

工程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情况: 2020年工程研究中心在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转化、数字3D打印技术研究与临床转化、数字医学临床技术研发与临床转化、数字医学影像技术研发与临床转化、骨肌系统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应用转化等重点研究方向持续发力,通过产学研合作,积极推动数字医学科研成果在临床的应用和转化。 成果一:工程中心戴尅戎院士团队的“自体骨髓干细胞快速筛选-富集-复合生物材料循环系统”科技成果开发了一种快速过滤筛选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方法。该成果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如培养周期长,易污染,成本高等问题,利用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粘附特性对骨髓血进行骨髓基质干细胞过滤式快速筛选,对骨髓干细胞的富集和复合具有重大意义,市场前景广阔,成功转让专利总额为800万。 成果二:工程中心骨科赵杰教授团队的“成纤维细胞诱导退变髓核分化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疾病”项目通过专利转化和合作研发的形式,成功转让合同总额为300万。该成果提供了用于诱导髓核细胞纤维化的物质在制备药物中的新用途,对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具有重大意义,且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成果三:工程中心顾立栩教授团队通过医工结合,开发了“基于先验统计运动模型及自适应配准的肺部运动估计方法”和“微创血管介入手术中导丝血流作用的实时运动仿真方法”,分别建立了一种安全,高效,精确可靠并且实时的肺部肿瘤运动获取方法,以及一种计算稳定、实时性好、真实感强、应用灵活的微创血管介入手术中导丝受血流作用的实时运动仿真方法,为病人提供无创的治疗方式。两专利通过评估和分析,成功转让合同金额为9.14万元和9.32万元。 成果四:工程中心李慧武课题组与苏州微创畅行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团队深耕自主创新,终于研发成功——“鸿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该机器人从机械臂、导航系统、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实现全部国产化,且技术独立,保证了机器人快速迭代,打破了国际品牌的垄断地位,填补了我国在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领域的空白。该机器人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进入特别审查程序“绿色通道”。工程中心蔡宗远教授作为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以及上海涛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已成功立项“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三维动态全身骨与关节数字成像及人工智能临床专家系统,共获4500万融资,正积极推进该系统从临床科研走向全国广泛临床应用。

行业、区域发展的贡献度和影响力: 工程中心在2020年度组织举办了具较高影响力的大中规模国际和国内会议,积极发挥中心在3D打印创新、个性化医疗、生物力学与康复医学工程的学术优势,为该领域相关产业发展做出积极学术引领贡献。主要会议有:1)2020第三届国际前沿技术与个性化医疗高峰论坛暨长三角骨科创新医疗器械与个性化医疗产学研对接会,邀请了40余位著名专家、企业高管以及政府管理者,吸引了线上2700余位、线下200位代表参会。2)医学3D打印创新系列公益活动、第九届国际康复医学与工程大会(CRME2020)、第六届国际康复医学与康复工程前沿技术临床转化会议、骨科专科联盟论坛暨第二十四期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