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纤维细胞诱导退变髓核分化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以脊椎椎间盘退化为特征的医学疾病。这甚至导致进一步恶化,从而影响脊柱周围的小关节和韧带。尽管该病主要影响腰椎(L1-L5)和颈椎(C3-C7)区域,但它可以影响脊柱的任何区域。以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为例,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导致腰背痛的最常见病因。在美国,由腰背痛所造成的年均间接及直接经济损失可超过1000亿美元,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中心赵杰团队的“成纤维细胞诱导退变髓核分化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专利通过将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变为人工椎间盘细胞后注射入椎间盘,促进椎间盘纤维化的进展,从而维持椎间隙高度、改善椎间盘信号,达到调控椎间盘退变的目的,同时使得椎间盘获得新的力学强度,该专利成功转让合同总额为300万。该成果提供了用于诱导髓核细胞纤维化的物质在制备药物中的新用途,对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具有重大意义,且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中心赵杰团队与上海凯利泰集团签约仪式

自体骨髓干细胞快速筛选-富集-复合生物材料循环系统

        骨缺损的修复往往需要植骨或骨替代材料填充,而目前在该领域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是复合有干细胞的支架载体。通过贴壁培养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骨髓基质干细胞,再进行体外扩增的手段,虽然可以在体外分离骨髓基质干细胞、制备复合有细胞的支架载体,但仍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要植入人体,仍存在技术上和伦理学上的诸多问题,而且培养周期长,易污染,成本高,影响临床的应用推广。

        中心戴尅戎院士团队的“自体骨髓干细胞快速筛选-富集-复合生物材料循环系统”科技成果开发了一种快速过滤筛选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方法。该成果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如培养周期长,易污染,成本高等问题,利用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粘附特性对骨髓血进行骨髓基质干细胞过滤式快速筛选,对骨髓干细胞的富集和复合具有重大意义,市场前景广阔,成功转让专利总额为800万。

骨髓干细胞快速富集装置

基于先验统计运动模型及自适应配准的肺部运动估计方法

        精确治疗是当今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可以为病人提供有效并且附加伤害最小的治疗,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改善病人预后。目前,大多数肺癌的穿刺手术是在传统三维CT图像引导下进行的。但由于人体解剖结构的动态特性,会导致病人的器官、胸部和腹部等部位的肿瘤位置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移动。为此穿刺活检往往需要重复多次扫描引导穿刺针进入并观察有无并发症,辐射剂量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应用。因此,建立一种安全,高效,精确可靠并且实时的肺部肿瘤运动获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顾力栩团队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先验统计运动模型及自适应配准的肺部运动估计方法。结合专利评估和价值分析报告、法律顾问意见,后经过学院、校产研院讨论和商务会谈,完成专利的转让。

基于先验统计运动模型及自适应配准的肺部运动估计方法

虚拟仿真血管介入手术

        虚拟手术大大减少医生培训时间、费用以及实习手术风险,为医学教育、临床医学手术培训、手术预演服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针对手术虚拟仿真和手术评价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生物力学的力觉反馈机制;复杂因素作用下的人体组织、器官响应模型和改重建模拟方法;手术器械功能仿真与手术评价方法;手术作业行为与交互方式模拟。研制了具有力反馈的心血管介入虚拟手术系统。

        中心谢叻和顾力栩团队研制了具有力反馈的虚拟心血管介入手术模拟器3代样机,为心血管虚拟介入手术交互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验证力觉以及运动感反馈效果, 力反馈装置力觉误差小于5%,保障了为心血管虚拟介入手术训练系统的软硬件交互的逼真性。为后续的产业化提供了基础。第3代心血管介入手术模拟器系统在2016上海工博会即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展出,获得好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该系统已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安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等单位应用,获得良好效果。

心血管介入虚拟手术训练系统在医院使用

心血管介入手术模拟器在上海工博会展出

心血管介入手术模拟器在上海工博会展出

三维动态全身骨与关节数字成像及人工智能临床专家系统

        骨科是各级医院诊治患者最多的科室之一,对于病情或伤情严重的患者需通过手术,如内/外固定手术、关节置换、畸形矫正或软组织修复重建等,恢复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是确保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的关键。而术前为患者进行细致的查体和系统、精准的影像学评估,是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的基础。三维动态全身骨与关节动态追踪系统,以骨科疾病早期筛查、精准评估、个体化手术规划与人工智能诊断系统为目标,将帮助骨科医生量化骨与关节的三维解剖特性及运动功能,搭配开发的自动三维重建、关节接触模式量化、解剖参数自动测量等技术,可实现早期肌骨疾病自动筛查、术前精准规划与术后功能评估于一体,从源头帮助“以医疗为中心”向“以疾病预防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帮助我国在国际医学影像设备及生物力学前沿领域抢占一席之地。

        基于以上背景,中心蔡宗远团队研发了三维动态全身骨与关节数字成像及人工智能临床专家系统,包括:(1)研发双平面X光成像系统,实现冠、矢状面的同步X射线精准脉宽控制;(2)开发数字平板自动曝光控制,实现低剂量高品质成像;(3)研发能精准位置控制的机械传动平台,实现快速全身双平面X射线扫描;(4)实现正、侧位全身X光影像自动拼接;(5)基于工业4.0理念打造硬件平台生产链,实现产品配件全生命周期追踪,保障影像系统的质量安全。中心团队已成功立项“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三维动态全身骨与关节数字成像及人工智能临床专家系统,并获2500万融资,正积极推进该系统从临床科研走向全国广泛临床应用。

三维动态全身骨与关节数字成像及人工智能临床专家系统

骨科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导航定位系统

        随着中国社会快速老龄化,人工关节置换量迅猛增加,并出现微创化发展趋势。微创手术可缩短患者住院、康复和重返社会的时间,显著降低社会整体成本。但微创关节置换的学习曲线复杂,效果受制于医者经验与状态,难以实现一致性。手术机器人可通过高精度操作,克服微创环境下的术者不确定性,实现手术效果的均优与可重复。中心李慧武团队以微创环境下的安全、高效、精准为目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兼容髋、膝关节的半主动、轻便型关节手术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将具备全方位、大视场动态跟踪与多模态影像虚实融合引导,轻量化、高精度灵巧构型设计以及边界力反馈协同控制等特性。其视觉导航系统、定位机械臂、全维微创手术器械等核心部件及技术将全部实现国产化。

        该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完成诸多技术突破:(1)多模态影像引导的精准、高效导航核心技术研发:包括新型空间注册技术及光学-惯性混合位姿跟踪研究、病灶和组织结构分割与建模研究、虚实遮挡技术和虚实交互技术及安全预警研究,在医生手术模式和连贯性不变的前提下,提供全程精准的操作导引。(2)进行基于力位耦合协同控制的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研发:包括适应微创狭窄环境的轻量化、高精度灵巧构型、兼容髋膝关节置换的机器人本体研发、基于力位耦合的人机协同控制技术研发、以及基于边界力反馈的协同安全策略,实现机器人在微创条件下的灵活性、安全性及轻量化。(3)髋膝关节机器人系统集成与优化研究:包括适用于髋、膝关节置换的手术工具研发、可置换接口集成技术研究、面向机器人髋膝关节置换的系统优化;机械、控制、视觉、影像处理等软硬件系统总体布局集成与优化,以及术中数据实时交换;手术系统与手术环境的集成,提高机器人多手术兼容能力及术中整体效率。(4)手术机器人产品功能、性能参数、通用电气安全、电磁兼容性、生物相容性等检测,通过型式检测并获报告;开展机器人临床前及临床应用研究(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2000036235),建立临床使用规范,并作推广。

        该系统具有巨大的临床和工程价值。目前关节手机器人的核心技术由少数境外公司掌握,这些公司试图捕捉中国这一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加速、关节置换需求旺盛的市场机遇,将其现有的手术机器人产品以高于美国市场数倍的价格(常规关节手术机器人在美国的医院售价 65 万美元左右)进行销售,且重点关注大型城市的三甲以上医院。而未来我国人工关节的社会需求主要来自二线以下以及中小型城市,如何通过现代化的机器人技术,协助二三线以下城市医务人员学习手术技术、保障手术安全、尤其是推进微创理念下的关节置换、以大幅度优化我国的医疗整体成本,用有限的卫生开支满足数千万患者的关节手术期待,是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医械研发任务。因此,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节手术机器人产品,打破境外垄断,并在现有手术机器人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精准效能、实现微创手术能力,是弥合我国现有不足,助力关节手术向着广泛普及方向前行的有益举动。

骨科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导航定位系统样机

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继外伤后第二位致残原因。偏瘫给脑卒中患者造成终身残疾,我国现在有大约700万偏瘫患者,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对中风后的运动功能进行康复训练,使他们重新回归社会,生活自理,是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关键。传统的运动康复训练以治疗师为中心,一对一的训练模式效率低下;治疗效果多取决于治疗师的经验和水平;训练过程不具吸引力,患者被动接受治疗,参与治疗的主动性不够。

        将虚拟现实与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技术相结合,研究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集功能测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心理治疗为一体的外骨骼康复系统,使偏瘫上肢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治疗效果,同时缓解康复人员紧缺的矛盾。研制的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技术已经转化给机器人公司进行产业化,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产品将提高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功能康复水平。

转化的外骨骼机器人的软硬件系统